Archive for the ‘ dortmund ’ Category

多特蒙德在哪里—亚琛

培训周五结束,订的是周日早上的飞机,便还可以有一天游玩的时间。

于是,这一周里面,我们讨论的话题/最关心的东西,不是老师,不是课程如何,而是“周六去哪里玩!”

—–波恩是贝多芬的故乡,但是小镇没什么有名气的景点;杜塞古典与现代结合,但又怕和科隆太相似,法兰克福现代城市,可能也没多大意思;其他的地方又太远,不适合一日游…

问同事,查google map….(p.s D先生在课堂上,几乎翻遍了dortmund周围所有的城市)…最后定下来亚琛

选择亚琛是因为它是个古老的“大”城市;虽然离dortmund有点远(3小时左右火车程,单程),下了下决心还是去!

德国最西端的城市亚琛(Aachen)位于欧洲大陆的正中央,自公元前3世纪起罗马人就已经利用这一块温泉地区了;后来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兰克人迁移并定居于此,给它命名为亚晗(Ahha),在他们的语言中,Ahha是水的意思,这个城市作为温泉疗养地至今仍非常有名。法兰克人的查理大帝非常喜欢亚琛,他把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定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大部分晚年时光。在中世纪时期,他统治着大半个欧洲,而亚琛作为帝国的首都,是其权力的中心,因而也被一些人称为“欧洲的摇蓝”。虽然前有希腊罗马,但那时还没有统一的欧洲这个概念。查理大帝的“欧洲统一”论没能站住脚,但他那个时代产生的亚琛大教堂却是稳稳地站到了今天。

在德国,坐火车的旅行也很惬意, 看看书,望望窗外,聊聊天,时间很快过. 于是早上8点多的车子,11点到了亚琛.

亚琛的火车站看上去也是很古老的样子, 搞得D先生一下车就狂说来对了.

虽然我们之前一直讨论出游地,但一直只是在讨论去哪里;至于这个目的地城市,有什么好看的,仅仅是问了下酒店的前台,知道市中心不错,但车站又不在中心哦,于是在亚琛车站,我们第一件是就是找去中心的车子….

可怎么知道,这个车站有10多辆巴士经过!!!有点郁闷,只能一个个车子经过问司机去不去中心,可是这是在德国,不是所有的司机会说英文,换尽了英文和身体语言,对前几辆车都失败了….终于经过一辆车,司机明白了,却和我们说要去路对面等车.

于是又去了路对面, 看过去,发现一条很有味道的小巷….望过去,心情也开朗的很多….

一激动,和D先生说, 反正德国城市都不大,实在找不到大巴,咱就坐11路过去(注:我的11路是说走过去啦),没想到,这个时候正好来了一辆大巴,一问,可以到中心…超开心,上了车,发现咱这辆就是11路!

很快便到了站,不愧是中心,周围很热闹,一路上走过,往老老的房子中间穿过去,很快便看到亚琛大教堂。

一路上走过的,穿过的小巷…老城区有种古老欧洲的感觉,D先生也说,这才是他心目中的欧洲

照了很多这个教堂不同角度的照片,它很大,让我拍不到全貌,但只有这张能够体现我对这个教堂的感觉—没有一致性,像不同感觉的建筑拼凑而成,而这个也在后来查询网路相关信息中得到证实.

亚琛的大教堂位于历史古城亚琛,有着超过千年的建筑历史。它今天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奇特的造型,是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它不断的进行改建而形成的。796年查理大帝与教皇结盟,征服萨克森人,灭伦巴第王国,并巴伐利亚,远征比利牛斯山以南的阿拉伯人,并设立潘诺尼亚边区和西班牙边区,由罗马教皇加冕称帝,号为“罗马人的皇帝”;版图几与昔日西罗马帝国等同,势力臻于强盛,于是教宗韩德理安(Hadrian)授权于查理大帝,将意大利的大理石运到亚琛。西元798教堂里昂贵的柱列立起。西元805年在教宗雷奥三世(Leo III.)的宣布下落成。西面建筑物有着最原来的主要入口大厅,在上层楼的皇帝包厢,一对旋转楼梯塔,及两层楼十六角形规模的巨大穹隆建筑等,这些至今仍存留着。接近这栋无价的建筑物,他的大厅柱列,青铜格棂与青铜大门,显示卡洛林时期工坊创意与高水平艺术。 唱诗班席于1410年建成,为哥特式建筑风格。15世纪又增建了哥特式祭坛。近150年来又多次进行大规模修复,但教堂外表的砖石在长期的大气污染下受到损害,教堂中世纪的基础结构也出现了某些风化现象。奥多建造这座教堂时,把欧洲晚期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拜古庭建筑艺术揉合在一起,使教堂成为一座风格独特的伟大建筑。

从936年到1531年的近600年间,亚琛大教堂是32位德国国王加冕及多次帝国国会和宗教集会的所在地。中世纪虔诚的人们如潮般的涌入亚琛大教堂朝觐,为了容纳更多的人群,又修建了一个唱诗班大厅,在查理大帝死后的第600天启用。此后,这座辉煌的建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接受膜拜 ,亚琛大教堂在历史上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德国UNESCO世界遗产组织将其描述为“德国建筑和艺术历史的第一象征”,完整精确地概括了亚琛大教堂的重要价值

教堂内部—唱诗班大厅

教堂的唱诗班大厅是免费开放的,一开始我们就贸贸然进去了,内部可以拍照,但是需要交1欧元,开始的时候,我看没有人管,也不知道哪里缴费,便顾自四处拍起来,D先生也不例外,只是当他沉浸在拍摄小天使铜像的时候,教堂的工作人员过来了,表示要收费….便给了1欧.给了钱之后,他会在你相机上系上一个标签,如下图

小相机其实拍不出那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那抬头金灿灿的感觉真的很震撼。

在座位的尽头被围了起来,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悬挂着的太阳和下面金色棺木,这部分是需要付费参观的,为了更了解这个地方,我们买了门票(包括珍宝馆,7.5欧),并有人带领着你,全程英文的讲解…

门票,和珍宝展指南

等了一会,聚集了些人之后,就开始有一个德国女人带着我们走入教堂, 讲解是从这一侧开始的:

先是告诉我们的一个关于这个教堂的传说:

据说在查理大帝过世后,教堂仍未建完,但亚琛的居民希望能够将教堂完成,但苦无经费,因此决定跟魔鬼作交易。魔鬼答应借钱给亚琛人,但也开出条件,需要第一个进教堂的人的心脏。亚琛人拿到钱后,不想害居民,因此想到一个方法,抓一只狼放进教堂,让魔鬼上当。后来魔鬼进教堂把狼的心脏抓出来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非常生气地匆匆离开教堂,结果手指被夹在门上。因此进入亚琛主教座堂的大厅会看到狼的与狼的心脏的铜像,并在亚琛主教座堂的大门上可以摸到恶魔的手指。后来魔鬼想报仇,扛了一堆大包沙,打算把亚琛给淹了,但来到亚琛的路上却迷路,因此只好问当地一位老农妇。 老农妇一眼就看出这是魔鬼的乔装,便骗魔鬼说亚琛还很远很远,无法到达。 魔鬼这次又被耍了,生气地把手上那包沙丢下便离开。后来那包沙成了现在的卢斯山(Lousberg)。 在卢斯山可以看到魔鬼与老农妇的铜像。 亚琛人说的lous,也可以是小聪明之意。

狼的铜像和它的心脏,因为狼保护了亚琛人,便被视为神物,据说摸它的爪子会带来好运,于是可以看到它右边的爪子是多么的光亮

接下来,去了教堂的二楼,那里有传说是查理大帝的王座:

王座为卡洛林形式:由昂贵的大理石片所组成,在耶路撒冷制造,分片运输,然后再组装。女讲解员说了很久,可惜我走神了…只是不停的想,坐在上面..不冷么….

接下来,便走下楼梯,进入了最开始没交钱不能进入的地方.

便是这椅子尽头被围住的地方

抬头看这顶就挺震撼的!

下面便是陈列着查理大帝的金圣物箱,保存着他的遗物/和骸骨

圣物箱一共有前后两个

前面的是金制遗骨龛。金龛用了33年打照,里面有查理大帝的遗骨。金龛雕刻16个查理大帝的追随者和祈祷中的查理大帝。(上面还有三个天使)

后面的是圣母玛利亚神龛。

金龛雕刻着基督、圣母玛利亚,查理大帝,教皇三世和12位基督的使徒。这里供奉着四件和圣经事件相连的重要遗物,包括圣母玛利的斗蓬、基督的襁褓布、基督的缠腰带、替基督洗礼的圣约翰绞刑套,1349年起,这些遗物每七年展示一次,下一次的大朝圣在2014年。

左图:凹下去的那块是保留的最古老的墙

右图:据说是很久以前的布道台.上有宝石。

这样就走完成了解说的全程,接下来我们就去看了珍宝展。

亚琛大教堂的珍宝馆是欧洲教堂里拥有最丰富的艺术收藏。这座珍宝馆总面积超过六百平方米,在不同的楼层和房间中,这里展示了一百多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象牙器和金银工艺品和出自名家之手的重要宗教艺术品。它们分别来自古代后期、加洛林王朝时期、奥托王朝时期、施陶芬王朝时期和哥特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品包括装饰华丽的象牙容器和镶有宝石的洛塔尔圣十字架(Lotharkreuz)、带有查理大帝头颅遗骨的局部镀金半身像(Karlsbüste)、查理大帝遗物匣(Karlsreliquiar,14世纪)以及带有耗资颇巨的华盖的三塔遗物匣(Dreiturmreliquiar)。很多展品都源自国王的捐赠,或者专为加冕仪式而作。其他展品则揭示了大教堂作为查理大帝陵墓和朝圣教堂的意义。

其中8世纪福音书手抄本上的画像《圣·路加》和9世纪一部手抄本上的《圣·马可写经图》等,这些画像反映出早期中世纪绘画在人物刻划上的幼稚状态,但也显示了与拜占庭不同的独有的民族、民间的特色。按照图案装饰需要而造型的人物,类似原始部落中的偶像,但用了很均齐的圆线求得高度的平衡和对称,不逊色于希腊古典的瓶画和敦煌壁画,创造出想象中的“人”(神)代表物而非生活中的人物,表达出基督教的神圣激情

珍宝馆就是教堂边上一个独立的小馆,里面布置得很现代,所以我看的时候也没怎么把它当回事儿,没想到原来里面的东西那么有来头. 肤浅的我只是狂拍了一通照片.现在回看一下,居然说到的我差不多都照了.

上左:查理大帝头颅遗骨的局部镀金半身像

上右:镶有宝石的洛塔尔圣十字架

下左:装饰华丽的象牙容器

下右:圣经像

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诞生,1978年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那时,亚琛大教堂就成为了德意志境内最早搬进世界遗产名录的。德国UNESCO世界遗产组织将其描述为” 德国建筑和艺术历史的第一象征 “,完整精确地概括了亚琛大教堂的重要价值。

虽然亚琛大教堂没有科隆大教堂那么宏伟,但是它背后历史的深邃是科隆无法比拟的,特别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查了很多关于亚琛大教堂的资料,才愈发感觉到这趟亚琛之旅是多么的值得!

夕阳照射下的大教堂,像是镶上了金色

大教堂对面就是亚琛市政厅,由于在教堂看了,听了太久,剩下时间不多,于是便没有去参观,只简单的照了张照片

哥特式的市政厅(Rathaus)及其加冕庆典大厅(Krönungsfestsaal)是于14世纪在加洛林皇帝行宫(Karolingische Kaiserpfalz)宫殿殿堂的基墙之上建造的。阿尔弗雷德·雷特尔(Alfred Rethel)画的五幅查理大帝湿壁画(Karlsfresken)以及皇权象征(十字架金球、佩剑、王冠)的复制品,还有一份加洛林时代的手稿都值得一看。自1949年起,每年的亚琛市国际查理奖(Internationaler Karlspreis)都是在这里颁奖,奖给那些为欧洲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或机构。

市政厅

老城区里,还有个小小的街心公园,安安静静的,有长椅,可以看到远处教堂的顶,也很美

有老的,也有新的,一街之隔而已:

拍的时候,已开始入夜。

最后的最后,不能忘了说这里的那家饼店,让我们解决了午晚餐的饼店,我喜欢店子里面写白字的小黑板(如下图):

不过说真的,这里的面包非常不合我们的口味(照片就不放了)….但从店里的人流量及那个Seit 1858来看应该是家老店,临走的时候在这里买了亚琛的特产—-“亚琛烤饼”

提到亚琛,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亚琛烤饼(Aachener Printe),这是一种综合了甜姜饼(Spekulatius)和胡椒蜂蜜饼(Lebkuchen)的蜂蜜烤饼。亚琛烤饼由霜糖、巧克力外皮或者杏仁片做成,是一种四季皆宜的传统小吃。

味道真的不好,因为我是个很俗的人,觉得是特产就买了….另外还觉得他们做饼的模具很可爱,挂在店内还可以做装饰,很有特色。

看,左边的模具,做出的是右边的饼

看,墙上的超大模具

我买的是这种最传统的,可悲的是,买回来后,家人没有一个爱吃的….中西文化,口味差异啊!

多特蒙德在哪里—i公司,培训

I公司离市中心大概20分钟的车程,每日早上/下午从酒店坐的士往返,12欧。

这个城市没有I商场,只有一个号称I公司的世界最大物流中心。在那里,每日早九晚四,培训,培训,培训。

从会议室的窗外照出去

内部,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公司办公室的设计

回想了很久,培训没什么好说的,课程比想象中的简单,只是这一周内的种种,总会让我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像是又回到了4,5年前那段和朋友们在德国混吉的日子。

–听着老师德国腔的英文,想起当年那些半懂不懂的课程;

–看着厕所门上标的DAMEN,想起朋友间的相互聊侃;

–在午饭的食堂,想起当年每次自己和友带着汉堡,却又苦于拒绝实习单位一起去吃饭的邀约的心情;

–身边,陪伴的恍然也是一样性格一同混吉的同事(即使是那位勤劳的W先生,到了后期,也被我们传染得在课堂上网,查找出游的地点….Orz)

嘿,就是咱三人

期间,除了培训,安排了两个活动:参观物流中心,和小组聚餐。

参观物流中心

左上,货架

左下:选配好的物品,在这里封然后贴条码

右上:自动运货机

右下:穿着安全服的我们

说真的,因为为我们解说大叔英文太差了, 我基本上没有听懂什么(55,就像当年在慕尼黑水厂一样!),虽然我从他的眼神看出他确实是努力在解说的….并且他也在不停比划,但是还是很难懂….

小组聚餐在市中心的一家餐馆,拼了个长排的桌子, 我们三个一起来的坐在一起,M先生叫了牛排,我叫了三文鱼,D先生叫了一份烤猪肉,这份烤猪肉还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happy day”, D先生很开心,振振有词和我说:“听说德国的猪肉是比较有名的,就要试这里出名的东西”(这思维方式,超像T大门)….

我们聊着公司的八卦, 等着菜。

不一会儿,菜就一道道上来了,先是M先生的牛排,下面是我的鱼,最后上D先生的happy day时,他的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

 最下面就是D先生的happy day…

我想任谁看了都不会开心起来吧…

在我们轮番试吃下,确定了这个happy day确实不好吃,但是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成为了那一晚的笑柄,恩, 也算是happy day了。

多特蒙德在哪里—多特蒙德

-1月9日,2011-

一路火车上,看着沿途的景色,由于飞机上德国帅哥给我的心理预期,每每看到一个比较糟烂的地方,我都会不自禁的提醒D先生:快到了,咱要收拾一下。然后他也很配合的一起埋怨:真的好烂哦…

可最终,确是到了个看起来不是那么差的地方,到站。

下了火车,进了车站,就见到了过来接我们的M先生, M先生是北方区的同事,比我们早到一天,熟悉地形的他,很快把我们带到酒店,然后大致介绍了下他今天发掘的这个城市:两座教堂,一条商业街,还有远处的矿业博物馆.然后根据他发掘的结果,带我们去附近一个中国餐馆吃个了爆难吃无比的中餐—那米饭,干得像什么一样!扒了两口就再也不想碰它….

也许德国就是这样的,多特蒙德,即便它是飞机帅哥说的不是那么好的城市,也是我们同事嘴中的the shitest city,在我看来也还是干净整洁。接下来的几天里,白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培训,晚上的时间才留给了这个城市….ok….我说的是,这个城市的商业街附近那一片…..嘿嘿

两座教堂

左:中心的一条商业街,离酒店不远,除了大牌什么都有卖。

右上:原来美极酱油也有连锁店的

右下:路边的广告牌的帅哥被涂鸦。

左:路边有人拉风箱派发传单

右上:Nivea居然有专柜

右下:据说是很古老的一栋建筑

还好,也有看起来比较现代化的地方

就如Freising到处是熊的雕像,munich是狮子一样,这里到处散落的是带着翅膀的犀牛,于是最后一日晚上到处找他们合影:

上图右边的犀牛比较有个性吧,但悲催的是, 我之前给它照相的时候不幸被树上的鸟屎击中,55555….记录于微薄如下:

在shitest的城市里,遇到了shitest的事情: 那天帮同事拍照,一,二,三,啪.. 一坨鸟屎掉在我头上. 原来鸟屎是没有臭味的,我开始还安慰自己可能是泥巴。结果一抬头,整个树上都是鸟。 而最悲剧的是:我牺牲那么大给同事照的相,他,居然闭眼了!

多特蒙德在哪里—-科隆

如果不是I公司在”多特蒙德“这个德国的城市有个分部,恐怕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城市。

某猪说,那里有支足球队…恩,我想有足球队的城市应该不至于太差吧,想想拜仁慕尼黑….

当飞机离降落法兰克福机场还差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和旁边的德国帅哥聊了几句,说起目的地,他略略皱了皱眉头,简单总结如下:

Mining….Mining….Mining….

—-以前是著名的矿区,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开采了,但显然,矿业仍然深深影响着这个城市. 所以,景点,著名的是有关于挖矿(mining)的工业博物馆.所以,人群,主要组成是没有文化的矿工,故也不是座有文化的城市; 所以,距离目的地还有1小时的时候,我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如果我没有听错,他还说在德国(还是欧洲?记不清了)有个香蕉形的区域,这个区域中的城市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和活跃,于是叫做Blue banana(只是我google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个定义,为什么?),而多特蒙德正好在这一区域中,而由于曾是矿区的历史原因,是这个区域中的一个相对不发达(=便宜)的城市…

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I公司会在这里了,嘿嘿.

由于法兰克福机场离市区比较近,只有40公里(per德国帅哥),所以为了避免扰民,夜间是不能起降飞机的,于是早上的飞机常常需要轮流等候降落,我们的飞机在机场绕了好几圈后,终于落地。早上6点。

和同行的上海同事D先生,下了飞机,过了海关,取了行李,在DB买好当日去多特蒙德的车票,考虑到周日市区的商店不营业,于是钻入机场超市买了点水果和必需品…本是想赶9点的火车2小时直达的,可到8点左右我们俩就一切搞定并且绕着机场商店走了N圈,无所事事之际,D先生说不如赶8点钟的火车,那时离时刻表上的的开车时间只有5分钟了。于是我们疯狂的拉着大小行李和超市物品向5站台飞奔….

我们没有准点到达,幸运的是火车也没有=),于是很顺利的上了车,而这一班车正是要到科隆转车的火车….

由于我们的飞机是国内时间23:50分起飞,6:00德国时间到,在飞机上已经借着国内的困意睡了一觉的我,并没有需要倒时差的疲惫感。更何况培训是第二天开始。而第一次出国的D先生,从他不停的念叨中,显然更担心时差可能影响到的他每日定时排泄问题(真是一百种人就有一百种担心!)。于是在火车上,兴奋的我们当即决定要顺便去科隆玩。

一小时的车程,到了科隆,走入车站,穿过车站内的店铺,D先生还在我身边念叨着什么,而我已经透过车站的玻璃窗和门,看到了科隆大教堂精致的轮廓,好大好雄伟….然后哇的叫出来! 恩,科隆大教堂给我带来的震撼,最强烈的就是那一瞬间。

其实出了门,也不过了了…但还是免不了横拍竖拍….大拍特拍…

   左:外观

右:拎着大大的行李的我们,一定要走电梯,电梯里面通往教堂就是个教堂的图案

 

教堂脚下

进了教堂内部,同样的震撼!由于是周日,唱诗团在做着正式礼拜前练习,很空灵,好好听…..

由于我们拖着行李进了教堂内部….经过的时候,轮子和砖石的地面摩擦不免发出声音,很快我们遭到了内部人士的嫌弃(!),有个工作人员(教士)过来和我说—-周日下午1点钟开始才是参观时间….礼拜要开始了,需要让游客离开….

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叫上D先生想马上走人,可他老人家还是一副肃穆的样子沉浸在教堂的诗乐中,让我再给他十分钟的时间…于是我也坐下,没想到,这十分钟内,礼拜就开始了!

从来没有参观过礼拜的流程,原来先是一群穿着教士袍人出场,有人拿权杖,有人拿香炉,有人捧圣水,有人拿袍子等等,中间几个衣服更华丽年纪更大的戴着高帽子估计职位更高,于是他们什么都没有拿….绕场一周后,开始唱歌,唱完歌开始脱帽子讲话…讲完话又开始唱歌….

开始觉得好肃穆,好新鲜….可是诗歌的内容,讲话的内容都是德语,完全听得我一头雾水…没多久,感受完了的D先生,转过头和我说

—–我们走吧!

—–晕!这个时候怎么走,周围一片安静,台上的人要么讲着话,要么唱着诗,如果我们两个走出去,还拖着行李,可能出门后就会被疯狂的教徒围殴吧!

小声告诉他”我们走不了“, 继续感受着神圣的礼拜….听台上的人脱帽子讲话,讲完话再唱歌…讲话….唱歌…..

没想到,后半段就开始了互动环节,先是在上面向众人洒圣水,然后读一段经文,下面的人开始齐声回答….或者是唱一段诗歌,下面人齐声唱….为了配合这样的气氛,我也很虔诚地哼哼….

又没想到,过了一阵,不知道说到什么的时候,旁边的人又开始起立,敬听教诲….于是我也跟着起立,一站又是很久….

站站,坐坐,听听,唱唱(哼哼)…..就这样持续了1个半小时!!!!! 而我除了”阿门”什么都没听懂!结束的时候,有种解脱的感觉,但现在回想起,也算是很难忘的一段经历…

教堂内部

出了门,绕着教堂看了周围的其他几面。

左:另一个侧面

右: 这个柱子很高,是按照左图中间顶上的那个小小花柱1:1还原的,可见,这个教堂有多大

想再好好逛逛市内,于是我们回到车站想把行李寄存…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现在用的是自动行李寄存机—-2.5欧两小时,5欧一天;按照上面的指示,放钱,放行李.

只是,当想放入第二件行李的时候,行李门关上了;于是我们按了屏幕上的Stop,可是,门还是关上了,更郁闷的是,拿包凭证居然没有跳出来….只好找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打来机器弄了半天才找到我的包,重新存了一次,D先生的行李没放进去,这次成功了….

放这张图片为了表示那么modern的机器,里面竟然是那么破旧的纸盒!哈

我没了行李,一路轻松了很多;而D先生呢,虽然他的箱子轻巧,但在小石子的地面上磕磕地发出声响,让他也不好受,一路上常常向我埋怨他发出的声音太大遭人嫌弃!导致我要不停的安慰他….

一路上拍着入眼的景色:

左:购物街

右:路过的一貌似古老的建筑

这段时间的德国饱受洪水的困扰,看, 莱茵河的洪水漫到了行人路上

路边拉起了围栏

跨河的铁桥和雕塑

这个像城堡一样的建筑,原来是个小教堂 

 内部简陋很多的小教堂,连窗户上的彩色玻璃都掉的稀稀拉拉的。

有贴出以前辉煌时期的还原图,差别还挺大

简陋的小小管风琴

 

教堂后面的小院子

城市,我觉得很像以前呆过的南部的Freising小镇

  仅仅是绕着车站走了一小圈,感觉是很舒服的一个城市….下午3点,取包,离开….4点钟半,就到了多特蒙德.

取包卡,很好的描述的科隆车站的样子.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