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 旅程 ’ Category

多特蒙德在哪里—多特蒙德

-1月9日,2011-

一路火车上,看着沿途的景色,由于飞机上德国帅哥给我的心理预期,每每看到一个比较糟烂的地方,我都会不自禁的提醒D先生:快到了,咱要收拾一下。然后他也很配合的一起埋怨:真的好烂哦…

可最终,确是到了个看起来不是那么差的地方,到站。

下了火车,进了车站,就见到了过来接我们的M先生, M先生是北方区的同事,比我们早到一天,熟悉地形的他,很快把我们带到酒店,然后大致介绍了下他今天发掘的这个城市:两座教堂,一条商业街,还有远处的矿业博物馆.然后根据他发掘的结果,带我们去附近一个中国餐馆吃个了爆难吃无比的中餐—那米饭,干得像什么一样!扒了两口就再也不想碰它….

也许德国就是这样的,多特蒙德,即便它是飞机帅哥说的不是那么好的城市,也是我们同事嘴中的the shitest city,在我看来也还是干净整洁。接下来的几天里,白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培训,晚上的时间才留给了这个城市….ok….我说的是,这个城市的商业街附近那一片…..嘿嘿

两座教堂

左:中心的一条商业街,离酒店不远,除了大牌什么都有卖。

右上:原来美极酱油也有连锁店的

右下:路边的广告牌的帅哥被涂鸦。

左:路边有人拉风箱派发传单

右上:Nivea居然有专柜

右下:据说是很古老的一栋建筑

还好,也有看起来比较现代化的地方

就如Freising到处是熊的雕像,munich是狮子一样,这里到处散落的是带着翅膀的犀牛,于是最后一日晚上到处找他们合影:

上图右边的犀牛比较有个性吧,但悲催的是, 我之前给它照相的时候不幸被树上的鸟屎击中,55555….记录于微薄如下:

在shitest的城市里,遇到了shitest的事情: 那天帮同事拍照,一,二,三,啪.. 一坨鸟屎掉在我头上. 原来鸟屎是没有臭味的,我开始还安慰自己可能是泥巴。结果一抬头,整个树上都是鸟。 而最悲剧的是:我牺牲那么大给同事照的相,他,居然闭眼了!

多特蒙德在哪里—-科隆

如果不是I公司在”多特蒙德“这个德国的城市有个分部,恐怕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城市。

某猪说,那里有支足球队…恩,我想有足球队的城市应该不至于太差吧,想想拜仁慕尼黑….

当飞机离降落法兰克福机场还差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和旁边的德国帅哥聊了几句,说起目的地,他略略皱了皱眉头,简单总结如下:

Mining….Mining….Mining….

—-以前是著名的矿区,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开采了,但显然,矿业仍然深深影响着这个城市. 所以,景点,著名的是有关于挖矿(mining)的工业博物馆.所以,人群,主要组成是没有文化的矿工,故也不是座有文化的城市; 所以,距离目的地还有1小时的时候,我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如果我没有听错,他还说在德国(还是欧洲?记不清了)有个香蕉形的区域,这个区域中的城市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和活跃,于是叫做Blue banana(只是我google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个定义,为什么?),而多特蒙德正好在这一区域中,而由于曾是矿区的历史原因,是这个区域中的一个相对不发达(=便宜)的城市…

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I公司会在这里了,嘿嘿.

由于法兰克福机场离市区比较近,只有40公里(per德国帅哥),所以为了避免扰民,夜间是不能起降飞机的,于是早上的飞机常常需要轮流等候降落,我们的飞机在机场绕了好几圈后,终于落地。早上6点。

和同行的上海同事D先生,下了飞机,过了海关,取了行李,在DB买好当日去多特蒙德的车票,考虑到周日市区的商店不营业,于是钻入机场超市买了点水果和必需品…本是想赶9点的火车2小时直达的,可到8点左右我们俩就一切搞定并且绕着机场商店走了N圈,无所事事之际,D先生说不如赶8点钟的火车,那时离时刻表上的的开车时间只有5分钟了。于是我们疯狂的拉着大小行李和超市物品向5站台飞奔….

我们没有准点到达,幸运的是火车也没有=),于是很顺利的上了车,而这一班车正是要到科隆转车的火车….

由于我们的飞机是国内时间23:50分起飞,6:00德国时间到,在飞机上已经借着国内的困意睡了一觉的我,并没有需要倒时差的疲惫感。更何况培训是第二天开始。而第一次出国的D先生,从他不停的念叨中,显然更担心时差可能影响到的他每日定时排泄问题(真是一百种人就有一百种担心!)。于是在火车上,兴奋的我们当即决定要顺便去科隆玩。

一小时的车程,到了科隆,走入车站,穿过车站内的店铺,D先生还在我身边念叨着什么,而我已经透过车站的玻璃窗和门,看到了科隆大教堂精致的轮廓,好大好雄伟….然后哇的叫出来! 恩,科隆大教堂给我带来的震撼,最强烈的就是那一瞬间。

其实出了门,也不过了了…但还是免不了横拍竖拍….大拍特拍…

   左:外观

右:拎着大大的行李的我们,一定要走电梯,电梯里面通往教堂就是个教堂的图案

 

教堂脚下

进了教堂内部,同样的震撼!由于是周日,唱诗团在做着正式礼拜前练习,很空灵,好好听…..

由于我们拖着行李进了教堂内部….经过的时候,轮子和砖石的地面摩擦不免发出声音,很快我们遭到了内部人士的嫌弃(!),有个工作人员(教士)过来和我说—-周日下午1点钟开始才是参观时间….礼拜要开始了,需要让游客离开….

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叫上D先生想马上走人,可他老人家还是一副肃穆的样子沉浸在教堂的诗乐中,让我再给他十分钟的时间…于是我也坐下,没想到,这十分钟内,礼拜就开始了!

从来没有参观过礼拜的流程,原来先是一群穿着教士袍人出场,有人拿权杖,有人拿香炉,有人捧圣水,有人拿袍子等等,中间几个衣服更华丽年纪更大的戴着高帽子估计职位更高,于是他们什么都没有拿….绕场一周后,开始唱歌,唱完歌开始脱帽子讲话…讲完话又开始唱歌….

开始觉得好肃穆,好新鲜….可是诗歌的内容,讲话的内容都是德语,完全听得我一头雾水…没多久,感受完了的D先生,转过头和我说

—–我们走吧!

—–晕!这个时候怎么走,周围一片安静,台上的人要么讲着话,要么唱着诗,如果我们两个走出去,还拖着行李,可能出门后就会被疯狂的教徒围殴吧!

小声告诉他”我们走不了“, 继续感受着神圣的礼拜….听台上的人脱帽子讲话,讲完话再唱歌…讲话….唱歌…..

没想到,后半段就开始了互动环节,先是在上面向众人洒圣水,然后读一段经文,下面的人开始齐声回答….或者是唱一段诗歌,下面人齐声唱….为了配合这样的气氛,我也很虔诚地哼哼….

又没想到,过了一阵,不知道说到什么的时候,旁边的人又开始起立,敬听教诲….于是我也跟着起立,一站又是很久….

站站,坐坐,听听,唱唱(哼哼)…..就这样持续了1个半小时!!!!! 而我除了”阿门”什么都没听懂!结束的时候,有种解脱的感觉,但现在回想起,也算是很难忘的一段经历…

教堂内部

出了门,绕着教堂看了周围的其他几面。

左:另一个侧面

右: 这个柱子很高,是按照左图中间顶上的那个小小花柱1:1还原的,可见,这个教堂有多大

想再好好逛逛市内,于是我们回到车站想把行李寄存…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现在用的是自动行李寄存机—-2.5欧两小时,5欧一天;按照上面的指示,放钱,放行李.

只是,当想放入第二件行李的时候,行李门关上了;于是我们按了屏幕上的Stop,可是,门还是关上了,更郁闷的是,拿包凭证居然没有跳出来….只好找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打来机器弄了半天才找到我的包,重新存了一次,D先生的行李没放进去,这次成功了….

放这张图片为了表示那么modern的机器,里面竟然是那么破旧的纸盒!哈

我没了行李,一路轻松了很多;而D先生呢,虽然他的箱子轻巧,但在小石子的地面上磕磕地发出声响,让他也不好受,一路上常常向我埋怨他发出的声音太大遭人嫌弃!导致我要不停的安慰他….

一路上拍着入眼的景色:

左:购物街

右:路过的一貌似古老的建筑

这段时间的德国饱受洪水的困扰,看, 莱茵河的洪水漫到了行人路上

路边拉起了围栏

跨河的铁桥和雕塑

这个像城堡一样的建筑,原来是个小教堂 

 内部简陋很多的小教堂,连窗户上的彩色玻璃都掉的稀稀拉拉的。

有贴出以前辉煌时期的还原图,差别还挺大

简陋的小小管风琴

 

教堂后面的小院子

城市,我觉得很像以前呆过的南部的Freising小镇

  仅仅是绕着车站走了一小圈,感觉是很舒服的一个城市….下午3点,取包,离开….4点钟半,就到了多特蒙德.

取包卡,很好的描述的科隆车站的样子. 

伦敦伦敦—-大英博物馆(第一天)

这几年对古物的越来越喜爱,我想是被我爸影响的。

CCAV的鉴宝到寻宝,是我们共同喜爱的节目(很难得—也是我唯一会看的CCAV节目)。

每当藏宝人把古物带上台的时候,电视机前的疯狂两父女就会开始面红耳赤竞相评论这是真是假.然后共同期待评判结果和估价.然后唏嘘一番。

喜欢,当然不仅因为价格竞猜的兴奋,而是觉得这些物件很奇妙,是过去又过去的载体,然后让人们有一些根据去想象好久好久以前的人们的生活。每当听到是一千年前留下来,那时候用来做什么的时候,哇!哇!哇!什么是神奇,这就是。

这次出游的地方我们想了很多,最后为什么会想来英国,大部分的原因(让人下定决心的)就是“好想看传说中的大英博物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英国已经花了大半天逛了一次后,后来又准备了一天时间回来把它继续看完.(事实证明,虽然这样,还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细看,可能一周时间也是需要的吧!—(呜,之前谁说伦敦只需要三天就够了的!)

 

 正门前

按照旅游书上到高志街站下车,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博物馆侧门,从侧门开始不知怎样绕,总之,第一个看到的是钱币展。

这里的展览不仅仅是展示出古硬币,古纸币,还会详细的用留下来的东西告诉你是怎样造出来的—这个,我好喜欢。简单放些图片:

每个时期钱币的展示图(展出的很多,我只是拍了墙上的图片)

制币的工具和模具

纸币的棉花,防伪线,水印,成品(中间好像少放了一张模板)—虽然之前也大概知道怎么制造纸币的,但是乡下妹还是觉得好神奇

接下来经过的是一个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埃及/意大利展品区:

小猪玩具,好鬼马的神情

那时期的铜盔甲,嗯,感觉很重的样子,做个兵真不容易

封蜡纹章,看到这个我就想到那首seal with a kiss,好浪漫!(虽然,好像没有关系哦),就是在封信滴蜡的时候印上自己的标记,旁边对应的是封蜡的图案。

鳄鱼甲和铜铸小人(我觉得这个姿势挺好笑的)

终于进入古埃及区,由于木乃伊前面挤了一堆人,先看到的是墓中壁画:

右上是原片的壁画,左边是解释壁画的位置和大致没有取下部分的还原,右下是讲解这个墓结构,壁画位置的影片

而神奇的是,旁边还有关于壁画是如何做出来的说明

左图是工具,材料的展示

右边是当时拍的另外两幅壁画,我觉得画得好有意思啊。

往前走,就是木乃伊展区,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呢,确是这个—木。乃。牛。

太有才了,把小牛都包的那么可爱,还画上眼睛,哈哈

其他好玩的还有这些:

左:我超级好奇他们怎么能把猫包成一根棍子的,还有下角的鱼,好好玩.

右上:鸟儿的木乃伊

右下:鳄鱼的木乃伊

古埃及人真的很有才,看到什么死了都想包一包以求往生。相比起来,木乃伊人就没有那么可爱了. 那里展示的木乃伊很多,我却不是很敢拍照片, 因为总会不觉想到恐怖片中木乃伊复活的场景,直到后来看到身边的人一点都不忌讳都在拍才简单拍了两张。

木乃伊的外壳据说是地位越高越多层,如左下,而里面呢,就是右上的样子。右下是装器官的盒子

墙上的介绍,木乃伊的包法

看完木乃伊,已是下午三四点,便离开。

伦敦伦敦—游船河,格林威治

看完卫兵交接后又慢慢晃着回到了伦敦眼附近的码头,等着坐river cruiser游船河.

排了会儿队等着上船,上了船之后也没等多久船就开始开动了,就这样子,我们从大笨钟出发,坐到了格林威治。

泰晤士河的附近坐着不动风都超大,更别说坐在船上,所以照出来的都是一副凌乱的样子。

 

等待起船的时候拍的,还是没去背后的是伦敦眼,两次都是因为太长的队伍而却步。

等待起船的时候拍的,另一边的大笨钟,很地标的建筑

船游的一路上也有解说,介绍周围的风景,当然也是英文,只是这次一个俏皮的中年男人,语速呢,是那个女人的两倍,一口伦敦腔(这次旅程中,我把那些说英文说我听不太懂的人,都统称为伦敦腔…),这个男人除了介绍周围建筑物的名字,历史之外,更加上了自己的见解,带上了些愤世嫉俗的小讽刺,一副对当今英国政坛不满的样子. 特别是说到政府建这个花了多少钱,那个用了多少磅就一副激昂的样子. 不过每当他讲这些的时候,我总会特别认真的听,其实看看周围的游客也是在这种话题的时候反应最热烈,看来大家都喜欢听其他国家的小坏话.

我记性向来不好,听了到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选几张图片组合来说说:

左上,河上望过去的背叛者之门,左下OXO大厦。

右上在河两岸的房子,船过的时候,我就在想住里面的人会得风湿吗….å””

右中,伦敦桥,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my fair lady!

右下,特拉法加号巡洋舰

当左边出现这个杀千刀的千禧大巨蛋,右边出现海军学院时,亲爱的乘客,您的目的地已到站。嘿嘿

下了船就是海军学院

近景(某猪在白金汉宫前扭了脚,此后照相总是呲牙咧嘴的,哈)

皇家海军学院(GreenWich College),因座落在伦敦郊外的格林威治而得名。学院原为国王行宫,英法战争期间改为伤兵养病院,1871年改建为海军学院,每年所需经费约2万5千余英镑。现该学院仍用于培训海军军官。该学院位于格林威治,创建于1635年。学员都是现役海军军官中优秀而有培养前途的初级和中级军官。

穿过海军学院,是皇后之屋,据传有闹鬼的传说,于是吓得我连相都没有照。再往前走上山,便可以到格林威治天文台。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入口处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标志物的背面,因为正面的队伍太长绕了好几圈,于是我们选择在背面纪念一张就好,再怎样,也只是一条线而已啊,

这张图片,我和某猪一人在一边的半球,很远其实很近,但是到底我是在西还是在东,我都搞不清楚,简称搞不清东西。

之后,顺便参观了天文台内部,和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及小孔成像的演示。再在周围乱晃乱影了几张,天文台的地势高,可以俯瞰这个小镇。

 身后的远远的大巨蛋,一点美感都没有

2000年1月1日盛大开幕的格林威治千禧巨蛋(The Millennium Dome),从建造之初就受到全球瞩目,斥资将近7亿6千万英镑兴建的巨蛋是全球最昂贵的雄伟建筑,也是全球最大的巨蛋,连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都可横躺其中。世上很少有建筑物像伦敦千禧巨蛋那样被建造得如此四分五裂。2001年,千禧巨蛋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最丑陋建筑排行榜的首位。这座建筑至今仍然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物,并成为许多重大事件的举办场所。

不过,说到大巨蛋,我就猛然领悟了—-面包新语里面有一款面包叫做大巨蛋,就是个块椭圆形的面包上面插着很多小棍棍的造型,之前困惑了很久,觉得它既不巨型,也不像蛋,为啥叫这个名字,原来它的真身就是这里,嘿嘿。

天文观测某仪器

在小镇上按照旅游书的推荐找了个小馆子,吃了个爆难吃的晚餐便离开,这一天,虽然大部分时间是阴天,直到下午的时候才放晴,晚上回到酒店的时候才发现,洗脸皮肤都有点痛,才发现已经晒伤了,原来阴天的紫外线才是最强的,呜。